人人通空间-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银川市第九中学

>学校首页>智慧校园>案例分享>内容详情

宁夏互联网+教育工作与宣传案例选编(四)

发布时间: 2019-10-25 08:15 发布单位: 银川市第九中学 浏览量: 411 【公开】


二十一、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拥抱“互联网+教育”打造智慧校园,持续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近年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围绕“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战略,不断增加投入,推进以互联网、大数据、智能终端相融合的“互联网+教育”系统应用。学校教育的重点,正在从“学有所教”转向“学有良教”,教师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全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方式。目前,大武口区属31所中小学全部接入50兆至200兆光纤,光纤接入率达到100%;中小学626个教学班级,多媒体终端接入率100%,1960名教师实现了电子备课;按照标准配备学生计算机教室70间;开展宁夏教育云平台应用培训4次,实现区属中小学宁夏教育云应用率100%,网络学习空间开通率100%。建有智慧课堂14个,为25所学校建设27间录播教室,占学校总数的81%,建有教育信息化示范校1所。2014年大武口区被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命名为“信息技术达标县区”称号,2017年被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评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达标县区”称号。


夯实基础,教育驶入信息化快车道


“加入了智慧校园平台,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一目了然,真是太方便了!”近日,在石嘴山市第十三小学,家长刘龙一边说一边兴奋地用手机给记者演示。记者看到,刘龙的手机上安装了一款APP,家长通过APP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状态,实时接收教师发布的作业,与教师互动,随时查看孩子的课程表,及时收到班级调课通知,以便提醒孩子携带上课资料,做好课前准备。


如同树木需要适应环境的变化,石嘴山市第十三小学也在时代变化中,不断调整教育教学方针,结合过往教育教学积累的经验,结合信息技术与大数据,确立了建设特色智慧校园的思路。谈及学校的建设和提升,石嘴山市第十三小学副校长马玉英认为,“智能化”是关键词。智能化网络体系覆盖了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在校园何处,都能充分体现“智能化”的魅力。自2013年起,石嘴山市第十三小学率先实现了班班1000兆光纤进校园,100兆光纤进班级;2014年实现了校园无线网全区域覆盖;2015年开通了微信公众服务平合,免费为全校师生注册了多个教育公共资源服务平台的账号,安装制作了18平方米的高清电子屏,购买移动式触控一体机等设备;2018年下半年改造、升级学校120台平板电脑;2019年年初大武口区又给学校配备了58台平板电脑,为师生课上课后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


“今年3月,我们又建设了智慧管理学服务平台,该平台有电子班牌管理系统、大数据可视化系统、学情分析系统、学生管理评价系统、智能组卷阅卷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我们在不断摸索和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步伐。”马玉英说道。


这是大武口区持续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缩影。大武口区制定了《大武口区创建“互联网+教育”(2019年-2022年)示范区建设方案》,落实好“互联网+教育”示范区顶层设计、资金、项目争取和各项工作任务。建立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按照“政府主导、积极对接、多渠道投入”的原则,切实加大“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的投入,建立健全投入保障机制。完善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绩效评估体系,适时开展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评估,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信息化教学科研和管理队伍,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的配备力度,信息化教学科研、管理岗位纳入信息技术等学科的职称评聘序列,成立大武口区教育体育局信息中心,强化“互联网+教育”行动的研究、教学以及工作等方面的考核。加大校园网络升级改造力度。2018年年底前实现了城市中小学全部接入100兆以上带宽光纤,实现农村中小学全部接入50兆以上带宽光纤,满足了区域内课堂移动教学和移动学习需求,支持电子书包、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教学应用的实践探索,为“互联网+教育”的推行提供最基础的网络应用保障。办公基础网络全面提升。30%的学校实现无线网络办公区域全覆盖,部分学校实现教师办公云桌面,教师办公网络环境优质高效。


用“互联网+”推动教育变革


何谓“智慧课堂”?就是在互联网下的教师端,实现即时交互、即时练习、信息查看、课件收发、截屏分享、习题测试等更多实用功能,使课堂充满生动乐趣,并即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使学生端、家长端、老师端、管理端实现实时的互通。


日常复习时,石嘴山市第十三小学四年级的金雨润不用再“地毯式”的全书复习,只需在平板电脑上敲几个键,就能发现自己的易错点。在她看来,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挺好玩,也学得懂。”


她的同学路爱嘉也不再一本本地买作文书了。唐宋诗词、近现代的名篇佳作,都被老师经系统推送到她手中的平板电脑里,最终沉淀为她提高写作和阅读能力的养分。


语文老师任素丽也从过去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备课本,到如今的翻转课堂、可视化教学课等智慧课堂,让学生们感受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这些都得益于大武口区智慧教育建设常态化。2018年大武口区累计投入400多万元,建设录播教室、智慧教室,开展校园信息发布基础环境、校园门户定制等信息呈现应用建设,满足了快速增长的校园信息化应用需求。扎实开展“互联网+教学”研修活动,通过开展专项科学研究,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为一体,为教师开展“互联网+教育”深度融合和智慧课堂教室提供了技术支撑。


为加快构建大武口区“互联网+教育”新模式,推进智慧教学应用研究和智慧教育工程,今年,大武口区新建10个智慧校园,进一步提升了教育信息化水平。在智慧校园建设中,开展智慧教室、录播教室、专递教室、在线课堂、校园数字电视台建设。此外,还开展校园信息发布基础环境、校园门户定制、电子班牌等信息呈现应用建设,实现高度可用的学校信息化基础。


在智慧教育建设活动中,以完善升级“同步课堂”教室、移动终端和智能管理一卡通等设备为重点,创设能识别学习者特征、感知学习情景、提供合适学习资源与便利互动工具的智慧校园环境,建构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发展性评价和学习分析机制。近两年还通过开展大武口区教育系统义务教育招生管理系统建设,为大武口区“阳光分班”提供平台支撑,让分班更加透明、更加公平。(来源:石嘴山文明网)


二十二、惠农:践行智能时代教育新使命


近年来,惠农区委、政府把全面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根本性民生工程抓紧抓实,针对当前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面临的难点疑点,聚焦教育改革发展、教学质量提升等热点重点问题,深化改革,探索创新,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建设,实现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新发展。


石嘴山市第十五中学是惠农区一所初级中学,现有教学班30个,学生1248人,教师105人,是区市两级“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校”。三年前,石嘴山市第十五中学教育信息化还在教学资源的搜集,图文、音视频资料向学生的单向传输层面徘徊,教育教学的基本生态和基本模式发展缓慢。


2019年启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项目以来,学校依据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发展意愿建立了10个“示范项目”组,“微课+问题清单”教学模式创新实验组;宁夏教育云空间应用推进项目组;智慧课堂(平板)应用项目组;智慧课堂(智写笔)应用项目组;“在线课堂”应用项目组;物理化学传感实验项目组;AR地理教室(裸眼3D)项目组;“洋葱数学”应用项目组;移动教学演播厅(网络电视台)应用项目组;“智能教学助手”应用项目组。

11`.png

依据项目组开展建设活动,大力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翻转课堂、VR技术、精准教学分析等新技术在学校大规模应用,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实现了从“单纯的以问题为导向用技术”向“用技术创新教育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边教边学”向“先学后教”转变,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正推动石嘴山市十五中学教育教学走向新常态。


初步成效


智慧课堂(平板)应用项目组:“教学助手”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落实了“家校合作”学习的理念。借助“教学助手”功能转变了教师教学理念,提高了教学效率,助推了教师专业成长。


智慧课堂(智写笔)应用项目组:充分发挥智写笔强大的统计和反馈功能,在九年级的中考复习中,由以前师生只能讲练10套题,今年完成了40套题的讲练任务,极大地提高了复习效率。


“在线课堂”应用项目组:与回民中学、石嘴山市四中联盟,实现教学、教研的“双向互动”,解决了“不充分、不均衡”问题,区域优质资源实现了共享。

移动教学演播厅(网络电视台)应用项目组:打破了以前教师录课就必须固定在录播教室内的传统方式,解决了体育课、美术课、音乐课、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活动的录制,同步向30个班级学生进行直播,解决了学校无大型功能厅问题。


AI教室(教学行为分析系统):利用人工智能设备采集数据,从教学行为、学习策略、情绪智力、认知能力、学习动机以及学业负担态度等指标精准分析每个学生、教师的教与学行为,为教师管理、教师专业发展测评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AR地理教室(裸眼3D):帮助教师高效教学,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难点,打造“高效课堂”,从而培养提高学生的扩宽眼界、认知能力、创造创新能力与科学素养,教学相长。


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培育了团队精神。“示范项目组”是一个团队,从“项目申领”到“项目实施”到“项目考核”,市十五中学始终将团队建设放在首位,但项目分工又是基础,以考查个体过程性工作来强化团队建设、培育团队精神、汇聚团队教育智慧。


促进了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需要一定氛围的。市十五中学以“示范项目”为抓手,营造了“互联网+教育”、人工智能助推教师发展的良好氛围。这样的氛围会使教师深入其中,同向而行。


提升了专业水平。根据国家教育政策和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学校每年都对“示范项目”进行调整,以保证“示范项目”顺应时代发展,并呈螺旋上升的态势。“示范项目”的不断提升,自然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螺旋式上升。(来源:宁夏教育厅)


二十三、吴忠市“互联网+教育”:逐步建设教育云移动平台


人民网银川9月25日电(梁宏鑫)自2018年7月宁夏获批建设全国“互联网+教育”示范区以来,吴忠市制定了《吴忠市“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提出了“在线课堂”推进行动、“数字校园”建设全覆盖行动等八项行动计划,加速推动吴忠市教育事业发展。


据悉,2019年吴忠市共有18个学校和教育局申报自治区“智慧校园示范校”、“在线课堂”、“达标县”项目,目前已进入申报答辩的前期准备工作中。2019年吴忠市被自治区教育厅确定为“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实验市。(来源:人民网-宁夏频道)


二十四、泾源县开启联动教研,促进高效课堂教学


2019年  10月12日,兴庆区教育局、泾源县教育局开启联动教学研究。银川市第三中学、兴庆区第十八小学的教师来到泾源县,与泾源县第一中学、泾源县白面民族小学教师一起,围绕毕业班课堂教学管理、部编教材能力培训两大主题,进行了同课异构、专题讲座、学科研讨等形式的联动教研,兴庆区教研室组织不同学科教研员进行专题指导。泾源县新民中心小学、黄花小学的教师通过网络直播在线参与。(来源:宁夏教育厅)

二十五、宁夏泾源:“互联网+教育”推动城乡教育资源共享


地处宁夏西海固地区的泾源县近年来大力发展“互联网+教育”,积极构建数字化教育共享平台,推动城乡优质教育资源互通共享,不断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目前,宁夏固原市泾源县已建设智慧校园试点校11所,建成智慧云教室106间,“一拖二”网络在线互动课堂26个,全县中小学400兆网络实现全覆盖。(来源:宁夏教育厅;新华网)
                                                                                                      
                                                                                                        (来源:宁夏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微信公众号)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    技术支持:宁夏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 客户服务热线:0951-5559291   0951-5559148  
Copyright© 2020 nxedu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宁ICP备16000125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493号 宁ICP备16000125号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