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通空间-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银川市第九中学

>学校首页>智慧校园>案例分享>内容详情

宁夏互联网+教育工作与宣传案例选编(三)

发布时间: 2019-10-25 08:12 发布单位: 银川市第九中学 浏览量: 1487 【公开】
十三、兴庆区:“互联网+教育”打造信息化新课堂


课堂从单一文本向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转变,学习资源更丰富;校际之间、班级之间实现资源共享。


眼下正是暑假期间。但是,一场全新的教育变革,已经在兴庆区辖区所有中小学幼儿园悄然展开。今年7月,兴庆区正式启动“互联网+教育”示范县(区)建设,各个中小学幼儿园也迎来了现代化发展的新机遇。


“互联网+教育”3年发展规划出炉


今年7月,兴庆区“互联网+教育”3年发展规划(2019~2022年)以及兴庆区第三期学前3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年)正式出炉。兴庆区开展“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路线图”也越发清晰。


事实上,近年来兴庆区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探索进程一直在加快。目前,兴庆区新建了5所“互联网+教育”智慧校园试点校,实现了兴庆区所属学校千兆网络到校,学校教学区、办公区的无线网络全覆盖。依托宁夏教育云平台,以“优质校带薄弱校”“骨干教师带普通教师”的网络带动模式,不断扩大“共享智慧课堂”覆盖面,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如今,兴庆区共有3所学校入选国家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2所学校获批国家级“STEAM”种子学校和领航学校;12所学校获批自治区级信息化应用示范学校;3所学校获批自治区级“互联网+教育”智慧校园示范学校;3所学校获批自治区级“互联网+教育”融合应用试点学校。


今年5月,自治区教育厅同意兴庆区开展“互联网+教育”示范县(区)建设,这让兴庆区教育改革发展迎来了现代化发展的难得机遇。对此,辖区各校(园)长也有充分的准备和畅想。


用好的技术支撑好的教学


“虽然我们不能生活在未来,但是信息技术可以让未来生活在现在。”兴庆区三小校长王峰告诉记者,作为一所城乡一体化的集团化学校,兴庆区三小在“互联网+教育”方面的探索,一直不曾停歇。


早在2009年,学校便自筹资金为大部分班级装备了电子白板,引领教师教学从传统教授型转变成课堂互动型。截至2017年,兴庆区三小互联网接入带宽已经从2009年的2M提升到了100M,班班都有多媒体互动设备,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教师、学生、家长人人有账号,优质资源班班通不断普及深化,“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已全面形成,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也得到了跨越式发展,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得到有效提升。去年,兴庆区三小正式从以“教辅设备信息化”驱动的1.0时代谋求进入“教育数据信息化”驱动的2.0时代,并逐步将电子化考试系统应用到日常作业,初步形成了学生学业分析、监测、反哺的新模式。“在我们看来,好的技术对教育教学一定是支持与支撑的。”王峰说道,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习资源也变得更加丰富。从单一的文本向着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转变。如今,学校教室环境经历从传统的“师生互动学习场所”到“智慧学习环境”的发展演变;远程专递课堂帮助兴庆区三小春林校区的学生们享受优质教师资源,实现集团校内教育均衡化;网络空间教学则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将线上学习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并利用碎片时间,促进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互补;而异地同步教学实现校际之间、班级之间“理念共享、资源共用、优势互补、合作共进”。


跨界融合催生幼教新概念革命


在银川四中校长郭臻看来,要像建设一座智能化、生态化大楼一样,构建学校的“互联网+教育”工作。“目前,我们已利用宁夏教育云平台的微课系统,建立学校数理化学科的校本微课资源,制作校本导学案。下一步将完善具有银川四中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事实上,除了小学初中教育,以“互联网+教育”跨界融合、创新为特征的新型应用模式,也催生一场“互联网+幼教”的新概念革命。


银川市第三幼儿园园长杨灿灿谈到,自2018年11月银川三幼被宁夏教育厅认定为“互联网+教育”试点园开始,便积极探索、充分利用现有的软硬件设施设备,通过“互联网+智慧校园”“互联网+朴悦课程资源库”“互联网+朴悦游戏坊”三个维度建设,展开了相关的工作。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推动幼儿园各项工作的重要手段,智能安防为幼儿园安全保驾护航、平台建设为家园共育建立纽带、模块应用助推幼儿园系统管理,资源建设为教师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成长方式。(来源:互联网扒)


十四、兴庆区:锤炼互联网数字经济发展“新思维”


近年来,兴庆区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深入探索互联网数字经济于本辖区优势产业的深度融合。以“互联网+”新经济模式带动辖区产业走向融合之路。


早上八点半,在银川市第十五中学的智慧教室里,8年级(2)班的学生们正在学习英语,和传统课堂不同的是,学生们手中持有的一台平板电脑,在宁夏教育云平台的赋能下,可随时随地随需自主预习。


在银川第十五中学校长马晓农看来,“互联网+教育”这项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上的应用,最大的变化就是学生的自主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


互联网+教育”新技术的应用,在持续提高第十五中学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被兴庆区其他学校所应用,从而为教育在兴庆区注入了新的活水。(来源:宁夏教育厅)


十五、金凤区:“四步走”开启教育信息化强基之路


近年来,金凤区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在打造“智慧”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健全组织保障统筹规划路径


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年度目标任务之中,制定《金凤区“互联网+教育”五年发展规划(2018年-2022年)》,围绕“校园智慧化、装备升级化、管理全面化、使用现代化”四个重点,切实形成“互联网+教育”工作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管理人员落实到位的工作格局,扎实开展“互联网+教育”各项工作。


加大资金投入突出工作重点


先后投入6200万元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建成学生机房45间,其中云计算机房21间,精品录播教室16间、智慧教室18间,“智慧共享在线课堂”16间、在线互动课堂38间;争取专项资金更新86寸多媒体触控教学一体机450套,班级多媒体教学设备更新率达100%,丰富的数字教育资源带动了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完善设备配置推进均衡发展


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统一建设标准和基本装备配置标准,投入资金400余万元为10所农村学校添置常规设备,农村学校设备标准化配备实现全覆盖,切实增强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投资500余万元,用于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完成金凤三小与植物园小学、金凤十小与光彩小学、金凤十一小与润丰小学等14组在线课堂建设,以优质学校带动薄弱和农村学校发展提升的能力进一步凸显。


构建网络平台、提升教育实效


完成教育城域网升级改造工程,建成金凤区教育城域网,辖区中小学校互联网接入率和班级多媒体教学设备覆盖率均为100%。依托宁夏教育云平台,实施完善“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工程,教师注册开通率达100%,学生注册开通率达85%以上,20所学校在宁夏教育云平台开通智慧校园应用,8所学校被教育厅遴选为智慧校园应用示范学校。(来源:金凤区政府办公室)

十六、宁夏银川西夏区:人工智能打造智慧教育高地


非洲和亚洲的气候特色分别是什么?2019年5月6日上午,银川市第十八中学七年级(四)班地理课上,大屏幕显示出3个抢答最快的同学名字,学生朱思瑜名列第一。

10.png

“现在我们布置作业,不需要学生拿回家做,学生们提交作业后,大屏幕上会显示出哪道题错误率较高,每名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以及对错都显示得一清二楚。”该校地理老师王金凤告诉记者,通过人工智能软件授课,老师能立即知道学生的问题在哪里,当堂知识当堂消化,学生听课质量提高的同时,教师的教学质量也明显提高。


对于英语教师雷月红来说,学校引进的英语听说模拟测试系统,可以实现人机对话、智能评分,推动师生听说、考试水平的整体提升。“不论教师还是学生,哪个单词发音不好,当场就被纠正。如果遇到随堂考试,学生提交试卷后当即显现出来分数,保证了听说考试的公平性。”雷月红表示,学校正在广泛开展移动听评课,通过手机直播课堂,教师既能学习别人的讲课特长,也可以听取其他教师意见,改善自己的讲课方法。


如今,开放课堂以及跨区域、跨学科交流已成为学校教研的常态。


智能管理离不开数据的整理与分析,该校校长郭均锋表示,依托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打造的融合语音交互、人脸识别等AI技术的智能班牌,提升了排课和管理效率,为在校师生营造全新的智慧生态环境。学校通过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解决了个性化学习、精准教学、双师课堂等不同层面的难题。


“每场考试后的重点错题一目了然,教师可以针对典型错误进行分层讲解,并调取拓展资源开展举一反三的练习,实现讲练结合。”郭均锋认为,数据的分析让课堂得到了技术保障。学校通过人工智能助力课堂教学,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为教师减负增效,从而让老师分出时间、精力从事校本课程的研究,目前该校已有22个校本课程进入课表。


走进银川市西夏区十二小五年级(四)班,每名学生的桌角都摆放着一个智能手写板和一张白纸。孩子们通过智能手写板与老师进行互动,白纸上的字也会通过智能手写板显示在大屏幕上。


5月6日,语文老师代雨婷正在给学生教授修辞手法的种类,她让学生郭鹏伟选两个修辞手法进行造句。随即,大屏幕上显示出郭鹏伟的造句,同学们很快指出了他的错误——造句有一个错字并且句尾没有句号。


“下次要认真点了,尽量别让同学们发现错误。”郭鹏伟说。


“智能手写版不仅有抢答、纠错功能,同时还可以把老师的讲课合成音频或视频,供学生参考。”代雨婷告诉记者,纸笔智慧课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为西夏区人工智能创新教育基地,西夏区十二小人工智能实验室拥有10位人工智能机器人,学生可以通过模块化编程,让机器人实现语音合成、人像识别等功能。


“大家好,欢迎您来到西夏区第十二小学,我们学校非常美丽……”记者刚走进人工智能实验室,五年级(二)班的陈昊旸操作机器人到记者面前,介绍起学校。


陈昊旸自豪地说:“小机器人的话,都是我通过模块化编程输到电脑里的。”


智慧课堂离不开智能新技术的应用。目前,西夏区已在西夏区十小、银川中关村中学等7所学校开展全国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工作,把WISROOM课堂、大数据应用分析平台、人工智能实验室、VR教室等信息化教学设施带进课堂,为助推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学生学习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预计到2021年底,西夏区将完成7间人工智能实验室、7间VR/AR教室、30间人工智能智慧教室和1间人工智能教师研修实验室的建设工作。(来源:宁夏电视台)


十七、贺兰县:“互联网+教育”让师生共享优质资源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用较低的成本高效便捷地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近年来,贺兰县坚持以促进教育公平为导向,加大投入,持续推进“互联网+教育”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用较低的成本高效便捷地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近年来,贺兰县坚持以促进教育公平为导向,加大投入,持续推进“互联网+教育”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智能课堂孩子兴趣更浓


“今天我们来上第23课《刷子李》。”贺兰县第一小学语文老师刘新娟打开多媒体系统,点击屏幕,相应的图片、文字在屏幕上渐次显现。随着讲课进度,刘新娟拿着电子笔在白板上书写,快速流畅。


“我感觉这套系统更智能,更便捷。”作为一线教师,这是刘新娟最真切的感悟,“这套系统可插入多媒体文件,还有丰富的学科教学工具,让教学内容得到多元化展示。”说着话,刘新娟又展示了一项随机点名功能,全班同学的名字开始滚动起来。“过去大家都不愿主动举手,这也是一种互动方式,同学们都挺欢迎。”


作为全区20所“互联网+教育”试点学校之一,这套多媒体触控系统已经在贺兰县第一小学成为标配。“更重要的是系统自带的强大资源库,里面囊括了针对不同学科开发的各种音像、图片教育资源,为老师编辑课件及课堂演示储备了海量素材。”贺兰县第一小学校长马秀娟介绍。


实时联动教学直播全覆盖


“水和许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空气是否会热胀冷缩呢?”23日上午,在贺兰县第一小学的“智慧教室”内,银川市“互联网+教研”推进活动暨“推进课堂变革”小学综合实践科学课例展示活动正在举行。


贺兰县第一小学老师金丽君上的科学课程《空气的热胀冷缩》,通过多媒体直播系统,在全市各学校的屏幕上同步显现。而学生们围坐在六角桌前,人手一个平板电脑。正式开讲前,金丽君先放了一段视频,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课过程中,金丽君不时提出问题,学生们可用平板“抢答”。


两年前,贺兰县第一小学新建“智慧教室”并开始使用。“智慧教室”以多媒体和网络教室的高端形态结合智慧学习环境,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智慧化的硬件配置,让马秀娟这个20多年的老教育人感慨万千。


“我刚教书时,一本教案、一本课本、一支粉笔,就是教学的全部工具。现在的教学手段越来越智能、越来越智慧。”马秀娟说,过去经常要到银川市其他学校学习优质课程,虽然回来后会跟同事们交流经验,但毕竟不是原汁原味。“现在学校有交互式多媒体教室57个,做到班班接入互联网,优质的教学资源可以实时共享,这是以前难以想象的。”马秀娟感慨道。


均衡发展薄弱学校与优质学校课堂同步


课堂的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学生提问、答题、板书等互动内容均可在线上实时进行。”贺兰县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今年,贺兰县将成立“互联网+教研”联盟,探索“互联网+教育”环境下新的教育管理、教学、教研模式,通过互联互通,实现“同上一堂课、共享一名师”的目标,拉近薄弱学校与优质学校的距离,逐步缩小校际差距,实现全县中小学校教育均衡发展。


贺兰县第一小学只是全县推动“互联网+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贺兰县依托宁夏教育云平台,实现县域内外互联互通。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将薄弱学校与优质学校的课堂同步,建设主讲教室23间、接收教室42间,所有主讲教室和接收教室与宁夏教育云在线互动课堂系统无缝对接。“主课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既可与同一教室内的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也可以借助网络传输技术及高清音视频编辑技术。(来源:宁夏广播电视总台资讯)


十八、“互联网+教育”水平,让永宁各校师生共享教育信息化红利


2018年12月11日,在永宁县第三小学主动录播教室,记者看到3个追寻摄像头正在捕捉教师、学生上课的画面,并主动编辑。


“全主动课程录播体系的投入使用,极大地激发了老师教育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骨干教师的优异课同步录制后,发给学生温习讲堂知识点,处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该校副校长刘自东说起信息化使用带来的教育改造感受颇深。


永宁县第三小学的学生,大多是失地农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校园始建于2010年,创办之初的那几年,录课时,老师扛着摄像机忙个不停,录制的图画、声响效果却不理想。”刘自东回忆,“在发达地区"互联网+教育"如火如荼开展的时分,咱们却面临着缺设备、缺人才的困境,信息技术不能有用使用于讲堂教育中。”


为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开展,近年来永宁县加大资金投入,着力进步“互联网+教育”水平,让各校师生共享教育信息化红利。


2013年,永宁县第三小学在全县率先建起主动录播教室。同年,校园有了专业的计算机教师。青年教师雅进搏说:“主动录播教室制作的微课,上传到校园在宁夏教育云渠道上的空间,既丰富了校园的教育资源库,又可让学生在课后观看微课,进行温习,加强知识点的稳固。”随着信息技术在讲堂教育中的广泛使用,粉笔、黑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电子白板、电脑等现代化教育设备。


现在,第三小学拥有多媒体教室33间,视频、网页、Flash的广泛使用,使英语、语文、数学课变得生动有趣。依托宁夏教育云渠道和国培项目网络渠道,这所校园开设了“教育训练、精品课例、科研课题”等多个网络互动渠道,资源涵盖了小学一切学科。


在第三小学多媒体教室里,记者看到自治区级骨干教师王丽艳经过交互式一体机,在大屏幕上展示英语课件和书写内容。“课后,咱们将讲堂实录的视频上传到网络,银川市的名师将有针对性进行评课,帮咱们改善教育中的缺乏。”王丽艳以为,“互联网+教育”推动了校园的教育方式向现代化教育手段改变,让教师个人本质得到快速进步。


目前,永宁县一切中小学和幼儿园都接入了互联网,共装备多媒体教室886间,实现了县、乡、村校园宽带网络互联互通。教师全员参与信息技术使用才能进步训练,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才能明显进步。(来源:和讯网)


十九、石嘴山市第四中学在“云端”上的实践


地处城乡结合部,移民和留守学生较多,石嘴山市第四中学积极探索,通过依托先进的现代网络技术,为家校沟通搭建桥梁,有效解决了众多难题。在使用和拓展教育云空间的基础上,石嘴山第四中学升级使用云校家APP。全校84位老师、1050名学生以及每位学生家长都开通了个人云空间,24个教学班开通班级空间,充分利用起班级圈、课程表、课堂记录、成绩通知、请假条、教师考评、悦听说、悦读会、微辅导、学生点评等30个功能,扩大了家校沟通的覆盖面,为学校管理提供了便捷的途径。教师通过云校家平台向家长推送学生成绩、反馈作业情况,还经常把学生的课堂表现、课间活动以及校园生活拍摄下来上传至班级圈,方便家长及时直观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每到假期,学校鼓励教师利用云校家对学生进行微辅导。学生通过平台可以及时提问,获得老师的解答和分析,有问题能及时化解。班级也鼓励同学们通过平台分享所见所闻所感,交流假期生活,彼此学习、有效激励。


增加亲子互动的丰富性


进入青春期的初中孩子,不再过度依赖父母,增加亲子互动的频率非常重要。学校通过平台开辟了“亲子共读”专栏,引导学生与父母在亲子阅读中,把爱互相传递。这种心灵的沟通,帮助了很多家长与孩子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形成和谐的家庭氛围。


方便家长参与学校考核


学校在平台上向家长推送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鼓励家长参与对教师的评价和考核。这样多元性的评价促进了教师的工作态度和效率的转变,成为学校教学监督十分重要的手段之一。


云校家在家校协同工作中的应用,使石嘴山市第四中学教师有效地解决了与家长一对多的沟通难题,帮助家长增强了配合老师教育的针对性。对学校而言,投入少量资金便使得互动教育得以深度贯彻,家长满意度增加了,社会美誉度也提高了。(来源:宁夏教育厅)


二十、石嘴山市第七小学借力“互联网+” ,提升课堂实效

为彰显石嘴山市第七小学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特色,推进智慧校园的开展,使我校教师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切实有效的开展“互联网+教育”工作。

石嘴山市第七小学对全校教师进行了教学助手使用的培训,信息部与教科室联手,在全校开展第五届“生本教育”优质课竞赛活动。

在此次活动中教师主要利用教学助手备课,云校家的使用让课堂互动更智慧,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实效。


通过本次活动,我校教师发现宁夏教育云平台中蕴藏着许多知识与资源,教学助手和互动课堂等工具不仅支撑了教师们的教学方式,更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上课专注度,课堂气氛明显更加活跃。我校充分发掘以科技助力教育,更新我校教师教学观念,创设“互联网+教育”的大平台,以实现智慧校园为目标的现代化教育教学环境。(来源:教育运营服务平台)

                                                                                                     (来源:宁夏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微信公众号)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    技术支持:宁夏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 客户服务热线:0951-5559291   0951-5559148  
Copyright© 2020 nxedu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宁ICP备16000125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493号 宁ICP备16000125号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